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均聚而成,是一种水溶性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如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与某些化合物的络合能力等。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内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使其既能溶于水,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如醇、羧酸、胺、卤代烃等),毒性很低,生理相容性好。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仅受它自身粘度的限制。
技术指标
产品规格
|
PVPK-15
|
PVPK-17
|
PVPK-30
|
PVPK-60
|
PVPK-90
|
分子量
|
7.680
|
10,100
|
37,900
|
216,000
|
630,000
|
树脂含量(wt%)
|
>95
|
>95
|
>95
|
>95
|
>95
|
粘度(mpa.s-25℃/5%aq)
|
0.6-1.0
|
1.1-1.6
|
2.1-2.7
|
15.5-21.3
|
38.1-45.5
|
水份(wt%)
|
<5
|
<5
|
<5
|
<5
|
<5
|
外观
|
白色粉末
|
白色粉末
|
白色粉末
|
白色粉末
|
白色粉末
|
灼烧残渣(wt%)
|
0.1
|
0.1
|
0.1
|
0.1
|
0.1
|
醛(ppm)
|
<500
|
<500
|
<500
|
<500
|
<500
|
pH(5%aq)
|
3.0-7.0
|
3.0-7.0
|
3.0-7.0
|
3.0-7.0
|
3.0-7.0
|
残单(wt%)
|
0.1
|
0.1
|
0.1
|
0.1
|
0.1
|
K值
|
14.0-16.0
|
16.0-18.2
|
27.4-32.0
|
55.8-63.2
|
87.3-94.5
|
过氧化物(ppm)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重金属(Pb,ppm)
|
<10
|
<10
|
<10
|
<10
|
<10
|
玻璃化温度(℃)
|
160
|
160
|
160
|
160
|
160
|
氮(wt%)
|
11.5-12.8
|
11.5-12.8
|
11.5-12.8
|
11.5-12.8
|
11.5-12.8
|
PVP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由于PVP分子中存在的内酰胺结构,与羟基、氨基、羧基之间有很强的结合力,而染料中往往就含有这些官能团,所以PVP与一般的有机染料都有很强的亲和力,有时这种亲和力甚至超过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故而PVP有“液体纤维”之称。利用PVP的这一性质可以增加一些疏水性纤维与染料间的亲和力,进而改善这类纤维的可染性,例如,在合成纤维过程中将适量PVP掺入其中,使合成纤维可以均匀地染色,并提高着色力和提高染色深度,对染色比较困难的聚丙烯纤维,在其中掺入7.5%左右的NVP/苯乙烯共聚物,可使纤维对酸性染料的染色深度增加10倍左右,对分散性染料可增加5倍左右。在掺合PVP的工艺中,使它均匀分布于纤维中,可大大减低染色后织物的色差,提高染料在织物上的附着力。得到色泽均匀,耐光耐热不易褪色的纺织染色品。
PVP除可改善某些纤维的可染性外,还可改进其吸湿性、防晒性等性能,大大提高合成纤维的质量和档次,例如合成纤维中的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等以高强度、高细度、耐摩擦性、热可塑性及良好的光泽和鲜明的染色而深受欢迎,但是吸湿性却比天然纤维差,导致其作为衣物使用时常在衣物的表面附着一层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影响穿着的舒适感,尤其时在夏天高温潮湿的天气,吸湿性差的衣物很容易被体汗或高湿度的空气湿透而紧贴于皮肤上,甚至对皮肤产生刺激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纺丝前溶融聚酰胺中加入4%~8%的PVP,然后在低氧环境中进行熔融纺丝,加入的PVPK值在30~70之间,其中残留单体含量需要小于0.1%,这样得到的聚酰胺纤维合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具有高吸湿性、耐洗涤性、热可塑性,而且如前所述,PVP的加入也可以改善一些染色性能,控制纺丝速度可以得到不同细度的纤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加入的PVPK值低于30,由于低分子量的PVP与聚酰胺络合能力较差,在水处理的工序中就会有部分的PVP溶解于水中而得不到高吸湿性得纤维。另一方面,如果所加PVP分子量大于70,炼丝时熔融体系黏度增大,使纺丝时吐丝困难,影响生产效率,而且PVP分子量太大,所得纤维硬度太大,达不到合成纤维柔软舒适的要求。用PVP-K60改善的聚酯纤维吸湿率最高可达纤维本身重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