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京化工爆炸事故为化工风险敲响警钟

2010-09-29 11:515700

中华化工网讯: 触目惊心的爆炸事件,值得反思的层面固然很多。一家化工厂爆炸,于是附近100米内的房屋全部倒塌,此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逻辑,不禁令人诧异:为什么居民和工厂如此亲密地混杂在一起?为什么居民生活在这样危险的工厂周围竟毫无防护、以至于酿成惨烈事故?

  这当然不是一城的问题。看看我们的周边,居民区与化工区摩肩接踵的“杂居格局”并不鲜见——有些居民区和易燃易爆的瓶瓶罐罐依偎在一起,有些居民区和错综复杂的危险管网生活在一起。地方政府只管卖地,开发商只管卖房,化工企业又不会自觉避嫌,加上各挖各的网、各埋各的管,公共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就沦为一个“事后”的话题。爆炸当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于受害者及家庭,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安全是个可远可近的命题,有时,它又由不得个体的选择。尤其是在房地产成为卖方市场的当下,一房难求,谁还有心有力去计较枕边有哪些危险的企业?

  事实上,早年我国化工企业建设选址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是有章可循的: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来看,在没有规划环评之前,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相当严格——譬如必须包括一个5到10公里的隔离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后来的相关标准开始自降门槛:依据不同的排毒系数,炼油厂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最小是400米,化工厂是200米,合成纤维厂是500米……再到后来,郊区也开发起来了,曾经边远的化工地带也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皮。许多城市在拆拆建建中,忙得无暇顾及“安全防护距离”这回事,一些化工厂就这么被漂亮的小区层层包围——村村点火,巷巷冒烟,一派祥和奔腾景象。

  很多国家因品尝过切肤之痛,一直非常在意化工企业与居民区的亲疏远近问题。自从造成3000多人丧生的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后,国际劳工组织于1993年制定并发布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建议书》。要求各国政府“主管当局必须制定综合的选址政策,拟建的危害设施与工作区和居民区以及公共设施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风险社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风险已然无处不在。对于化工厂迁址之类可控的风险,我们还是希望发挥人的作用,摒弃私利至上的近视思维,将“安全意识”从嘴巴上落实到规划中去。南京的这场爆炸,以血与火的教训,警醒着一些地方“居民包围工厂”的狂热现状,也提醒我们,城市规划该清醒了,高风险的落后企业该转型了——更重要的是,公民免于环境风险的权利与自由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了。
中国化工新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