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异常迅速,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也相继不断。例如:1973年和1974年日本连续发生的石油联合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还严重污染了周围海域。1975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比利时公司安特普厂年产15万t的高压聚乙烯装置,因一个反应釜填料盖泄漏,受热爆炸,发生连锁反应,整个工厂被摧毁。1978年发生在西班牙的因超装和太阳暴晒而导致丙烯酸车间爆炸事故,一次死亡200多人。1982年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附近一座大型电厂的石油储罐发生爆炸,造成145人死亡,500多人受伤,其伤亡之惨重在世界石油储罐火灾中都是罕见的。
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拥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100多个,几乎遍布全国。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石油产品、合成纤维、塑料和化肥,以及一些基本化工原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石化工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频频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年至1993年的统计资料,在所统计的1143起各类事故中,火灾爆炸事故占23.64%,损失却占40%,有的毁掉数十台甚至上百台设备,有的毁掉全套生产装置或整个厂房,造成全厂停产,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经济效益,教训十分深刻。
例如:1989年8月,黄岛油库储油罐因雷击发生爆炸引发罐区大火,震动了全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临现场视察。大火燃烧了5天4夜才被扑灭,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仅消防队员就有80多人伤亡,12辆消防车被毁,火灾中泄漏出的原油污染了周围大片海域,这场火灾燃烧时间之长、损失之大、消防队员伤亡之多,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1次。1997年6月,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因乙烯装置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l0万m2的罐区成为废墟,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仅仅是损坏设备,企业停产,还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后果。
石油化工火灾不同于其他火灾,由于石油化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即生产和使用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建、构筑物特殊等因素,石油化工火灾具有火灾形式多样、爆炸危险性严重、火灾损失大以及影响大、灭火难度大、消防力量耗费多等特点。
1.爆炸性火灾多
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和爆炸虽属两种不同性质的事故,但由于连锁反应及其因果关系往往会同时出现或连续发生.故常常把两者合称为火灾爆炸事故。
石油化工企业以爆炸性火灾最为常见,这是因为,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生产中所采用的设备以压力容器为多,且多为密闭或较为密闭的封装形式,如果因为操作等原因使设备内发生超温、超压或异常反应,就会使设备发生爆炸;加之石油化工企业都是连续性的生产工艺过程,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的各个设备互相串通,一旦某一设备发生爆炸,极易迅速波及相邻设备而导致系统性的连锁式爆炸。
石油化工企业的爆炸突出地表现为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爆炸事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对人员的伤亡威胁很大。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
石油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可燃液体,而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存放设备遭受严重损坏时,其中的液体便会急速涌泄而出,如伴随火源即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淌状火场局面。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容易发生在存储油品的罐区或桶装油品库房,处理大量可燃液体的生产装置区也有发生火灾的案例。流淌性火灾火势蔓延快,如果不能及时得以控制,则极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和设备爆炸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内存在着物质的易燃易爆和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的孔洞多且互相串通性,所以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