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轮胎产业政策提出三禁轮胎翻新企业呼吁清除“怪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23 14:08:06    来源:中华化工网    浏览次数:822    评论:0
导读

中华化工网讯:《轮胎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三个严禁,即严禁生产、销售和经销割标轮胎、改标轮胎、无三包轮胎等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

中华化工网讯:《轮胎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三个严禁,即严禁生产、销售和经销割标轮胎、改标轮胎、无“三包”轮胎等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这本来让轮胎翻新企业看到了整肃生存环境的希望。但记者经过调研后发现,这项产业政策实施两个多月以来,原来的状况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各类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的销售“涛声依旧”。


        据上海裕浩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裕平介绍,近年来,割除商标、改换商标或不实行“三包”(包修、包换、包退)政策的轮胎在市场上大肆泛滥,许多轮胎生产商和经销商大量生产和销售不合格轮胎,甚至假冒伪劣轮胎。而割标轮胎、改标轮胎和无“三包”轮胎的售价往往是正品胎价格的一半,因而在市场上非常走俏,有些经销商美其名曰“产品差异化营销”,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割标胎专卖店”。


        天津双双轮胎复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丹告诉记者,割标胎、改标胎、无“三包”轮胎的热销,使许多大型轮胎企业也被“逼良为娼”,国内轮胎企业被迫纷纷加入生产和销售无“三包”轮胎的行列。


        各类“怪胎”的热销,增加了安全隐患,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扰乱了轮胎市场正常的销售秩序,更是给翻胎企业造成了“灭顶之灾”。“由于各种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充斥市场,以致可供翻新的旧轮胎胎源严重匮乏,这使我国翻胎企业普遍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当中。”刘裕平说。


        四川省轮胎翻新与利用协会秘书长孙方寿用数据印证了刘裕平的说法。据孙方寿介绍,四川省翻胎产量从2006年的70.2万标条,下降到2009年的47.6万标条,3年时间产量下跌了32.3%。进入2010年以来,全省翻胎产量跌势更猛:上半年,四川翻胎协会四川地区会员企业共生产翻新轮胎21.1412万标条,同比减少23.1%,超过80%的翻胎企业都减产了。“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局面,剩下的也基本处在亏损的边缘。”孙方寿痛心地说道。


        “像割标轮胎、改标轮胎、无‘三包’轮胎等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只能是‘一槽烂’,根本没有翻新的价值。”亚洲最大的翻胎企业新加坡现代纽耶拉集团上海公司销售经理杨钧表示,这使企业找不到可供翻新的原料来源。


        同时,由于轮胎翻新行业没有准入制度,以致路边店、小作坊到处都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翻新企业的形象,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据原美国奔达可轮胎强化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建新介绍,此次出台的《轮胎产业政策》向割标轮胎、改标轮胎、无“三包”轮胎等不合格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亮出了“红灯”,从行业准入、市场准入、品牌与服务等多个角度规范了轮胎的生产与销售。如只有实行“三包”服务的轮胎方能进入市场;轮胎生产企业必须使用合法商标,严禁生产割标轮胎、改标轮胎和假冒伪劣轮胎;严禁营销走私轮胎、不合格轮胎、割标轮胎、改标轮胎以及无强制性产品认证标识的载货轮胎和乘用轮胎。


        更让陈建新感到高兴的是,新政策还提出倡导轮胎消费者使用品牌产品,自觉规范使用行为;为了维护交通安全,杜绝使用已达到磨耗极限的轮胎。陈建新说:“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司机往往采用‘一胎跑到底’的方式,不按磨耗极限标志进行轮胎翻新再利用,这在造成行车不安全的同时,也使轮胎使用过度而失去翻新价值,成了真正的废胎。”


        然而,“说是严禁生产、销售和经销割标轮胎、无‘三包’轮胎等不合格产品,可是谁来管?没人管!”四川川桂天威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施领向记者表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是翻胎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新加坡现代纽耶拉集团董事会主席郑捷浩也表示,政策如何执行,几时能够执行,还是个未知数。


        刘裕平指出,“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翻胎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难题。他认为,必须联合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来个执法大检查,对不法商人给以严厉的制裁。“在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翻新轮胎质量方面,我国以前有许多好的传统,如厂际质量评比、里程试验等,只要恢复起来就行了。”陈建新说。

Chem234.COM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101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