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全环保 » 正文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海域海水放射性物质含量已超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3 13:28:45    来源:化工新闻网    浏览次数:450    评论:0
导读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2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水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这表明放射性污染已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另外,相关部门对各地辐射剂量、环境和农畜产品受污染情况的监测继续进行。

中华化工网 北京3月22日电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2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水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这表明放射性污染已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另外,相关部门对各地辐射剂量、环境和农畜产品受污染情况的监测继续进行。

  东京电力公司22日发表声明说,该公司21日下午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以南约100米处采集了0.5升海水样本。检测发现,其中碘-131浓度是法定限度的126.7倍,铯-134浓度是法定限度的24.8倍,铯-137浓度是法定限度的16.5倍,此外还检测出了微量的钴-58、碘-132和铯-136。

  此后,公司又在22日上午进行了检测。排水口附近检测到的碘-131的浓度已经下降到法定限度的29.8倍,铯-134和铯-137则以更大的幅度下降,钴已经检测不出来了。不过,排水口以南约8公里处的碘浓度被测出是法定限度的80.3倍,排水口以南约16公里处的碘浓度是法定限度的16.4倍。上述现象表明,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污染范围在扩大。

  不过,目前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还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东京电力公司指出,从海水中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有可能是泄漏到空气中和瓦砾上的放射性物质被雨水冲入海中所造成,或是随着向核电站机组注水而渗入地下又流入海里。该公司表示,此前从未在海水中检测到如此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

  鉴于注水可能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重要原因,首相辅佐官细野豪志22日表示,日本政府和政党正在开会讨论用淡水代替海水进行核电机组注水作业。

  对自来水、环境受放射性污染情况的监测22日也继续进行。文部科学省22日说,通过对21日采自各地的自来水样本检测,共有7个地区的自来水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这比21日公布的受污染地区数目减少3个。但是茨城县和栃木县自来水中碘和铯两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都有所增加,文部科学省认为原因之一是受当地降雨的影响。

  厚生劳动省22日公布了福岛县所属30个市町村自来水的检测结果,继饭馆村20日被测出碘放射性活度大幅超标后,又有伊达市、郡山市、川俣町等5地被检测出每公斤水中碘的放射性活度超过100贝克勒尔。不过,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每公斤水的碘放射性活度饮用限制标准为300贝克勒尔。

  厚生劳动省当天呼吁5地的家长不要让婴儿饮用受污染的水,但是成人和儿童如果没有可代替的水,即使喝了也不会马上影响健康。

  文部科学省当天再次公布对24小时内收集的雨水、地面尘土等的检测结果,与前一次检测数据相比,降雨的地区放射性活度有较大幅度增加,而静冈县则首次检测出了放射性碘。

  另外,文部科学省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福岛县境内的土壤进行了检测,发现核电站西北偏西方向约40公里处平均每公斤土壤的碘放射性活度为4.3万贝克勒尔,铯的放射性活度为4700贝克勒尔。

  根据文部科学省22日汇总的数据,东北和关东地区神奈川县、埼玉县、群马县和东京都等地的辐射剂量出现小幅升高。而在20日晚上短暂观测到核事故后辐射剂量最高值的山形县这次的数据已回落到接近正常值,事故后这些地区中一直观测到最高值的茨城县的辐射剂量继续降至每小时0.394微西弗。

  据福岛县和宫城县的单独调查,福岛市21日19时测得的辐射剂量为每小时7.51微西弗,仙台市22日10时左右数值是每小时0.16微西弗,比前一次测定时有所下降。

  农畜产品含放射性物质超标问题22日继续受到关注。虽然当天并没有更多农畜产品被查出超标,但受日本政府21日要求福岛、茨城等4县限制超标的农畜产品上市的影响,不少零售商退回4县生产的蔬菜,而一些蔬菜品种并不包含在政府要求限制的范围内。

  针对上述现象,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22日表示,要努力采取多种手段让流通环节和消费者明白状况,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另外,内阁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也开始评价政府在农畜产品被查出放射性物质超标后匆匆设定限制上市的暂定标准值是否科学合理。

 
  Chem234.COM
 
关键词: 核泄漏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149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