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利安德巴赛尔参加2021年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重申低碳雄心并展示循环经济解决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9 17:00:50    来源:中华化工网    浏览次数:567    评论:0
导读

利安德巴赛尔 (纽约证交所代码: LYB) 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化工和炼油公司。在全球员工的努力下,利安德巴赛尔的材料和产品帮助推动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通过轻质柔性的包装提升食品安全,通过坚韧、多功能的管道保障清洁供水,改善汽车和卡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和燃油效率,以及确保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利安德巴赛尔为全球 100 多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世界上领先的聚合物生产商,同时也是领先的聚烯烃技术授权商。2021 年,利安德巴赛尔连续4年荣获《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殊荣。有关利安

中国宁波,10月28日——利安德巴赛尔(NYSE: LYB)在宁波举行的2021年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CPCIC)上重申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并介绍了CirculenRenew产品组合。利安德巴赛尔的CirculenRenew产品系列采用了由可再生原料(如废弃食用油)制成的高质量聚合物,与使用化石燃料相比,该产品具有更低的碳足迹。

与中国共建低碳未来

今年9月,利安德巴赛尔宣布了到2050年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标。该公司还宣布,作为实现2050年目标的一个过渡步骤,到2030年在范围一和范围二实现绝对减排30%的战略。这一系列目标与中国的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双相呼应。

“中国是推动利安德巴赛尔业务增长的重要市场,”利安德巴赛尔中国聚烯烃业务及合资企业管理副总裁付立民表示,“我们公司的净零排放路线图与中国的碳中和蓝图同向而行。通过可持续解决方案和减碳运营管理,我们将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利安德巴赛尔全面且系统的减碳方法着重优化能源管理和提高使用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至少50%,这两者都契合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结构升级大势。”

以循环经济致可持续未来

在塑料循环经济研讨会上,利安德巴赛尔介绍了CirculenRenew聚合物作为循环经济的创新解决方案,展示了使用可再生原料在碳减排上的作用。

CirculenRenew是Circulen*可持续聚合物系列产品之一,能帮助品牌所有者提升消费品的可持续性。Circulen系列产品还包括CirculenRecover和CirculenRevive,分别是由使用机械回收和先进(分子)回收技术生产的聚合物产品。

CirculenRenew是由生物废物和渣油(如植物油加工残渣)组成的可再生原料,采用质量平衡方法制成。这种原料不会与食品生产相竞争,并将废油引入富有成效的循环经济。

更重要的是,CirculenRenew产品具有减碳的绿色潜能。进入可再生原料的生物材料吸收的碳量比整个聚合物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量还要多,这使得CirculenRenew产品具有卓越的低碳性能。根据ISO 14040/44进行的严格审查的生命周期评估(LCA)表明,每生产一吨CirculenRenew聚合物可减少高达3.7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化石原料聚合物减少高达220%的二氧化碳排放*。利安德巴赛尔可提供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CirculenRenew产品。

CirculenRenew产品目前已在欧洲上市。在中国,该产品目前正在接受客户测试,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商业化。利安德巴赛尔计划,到2030年,每年生产和销售200万吨基于回收再利用和可再生材料的聚合物。

*Circulen是利安德巴赛尔在中国的注册商标。

*数据参考塑料欧洲生态概况。

 

关于利安德巴赛尔

利安德巴赛尔 (纽约证交所代码: LYB) 是全球领先的塑料、化工和炼油公司。在全球员工的努力下,利安德巴赛尔的材料和产品帮助推动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例如,通过轻质柔性的包装提升食品安全,通过坚韧、多功能的管道保障清洁供水,改善汽车和卡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和燃油效率,以及确保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利安德巴赛尔为全球 100 多个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世界上领先的聚合物生产商,同时也是领先的聚烯烃技术授权商。2021 年,利安德巴赛尔连续4年荣获《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殊荣。有关利安德巴赛尔的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或关注微信号“利安德巴赛尔”。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347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