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提升资产效益 建设智慧矿山:北露天煤矿部署统一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3 12:51:43    来源: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部主任    作者:杨国华    浏览次数:1169    评论:0
导读

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集无人运输和有人运输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统一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智慧矿山技术,开创性地将无人驾驶矿卡、露天矿智能作业与监控系统作为全矿生产作业设备智能化生产的核心抓手,实现无人运输、有人运输、有人与无人混编作业的全方位调度管理,为全矿无人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在北露天煤矿建设部署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以科技创新助力智慧矿山建设,推进智能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集无人运输和有人运输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统一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智慧矿山技术,开创性地将无人驾驶矿卡、露天矿智能作业与监控系统作为全矿生产作业设备智能化生产的核心抓手,实现无人运输、有人运输、有人与无人混编作业的全方位调度管理,为全矿无人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集成助力高效生产
在对露天矿采运排作业进行实时远程智能化生产指挥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将实现所有生产数据实时在网、在线,为智慧矿山的生产管理提供完备的信息化基础。
这一露天矿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由有人驾驶车载终端系统、无人驾驶车载终端系统、露天矿智能作业与监控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调度中心系统、电话调度与录音系统六大部分组成。系统完全投产后,北露天煤矿的矿用自卸车、宽体自卸车、挖掘机、平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加油车及洒水车等200余台设备,将在露天矿智能作业与监控系统的统一调度下,实现智能、有序、高效的生产作业。
 
智能科技全面提升效益
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融合设备智能调度、无人矿卡运输、地图管理更新、设备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实现矿山全部有人设备和无人设备安全运行,协同高效工作,采运排智能化生产的基础上,将智能化工作与资产效益提升充分结合,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为平台,对运输设备、采掘设备、工程设备进行综合调度与管理,将实现生产、维修、安全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管理,从而打造涵盖矿山运行计划、组织与调度,作业数据采集、统计与智能分析,生产经营指标优化,生产技术改进及流程智能化的高水平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北露天煤矿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及经营决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力促“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不仅是公司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公司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为系统提供核心技术和服务的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是中科院孵化的专注智慧矿山建设的科技公司。项目团队依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创的面向CPSS、以ACP方法为指导的平行智能理论,研发出了自主可控的全机型、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系统。
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国家内涵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指出: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是“十四五”我国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目标之一。作为大型能源央企,国家电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企业战略转型发展与国家战略有机融合,围绕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重点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支撑引领新兴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责任央企的带头引领作用。
 
北露天煤矿在2021年12月24日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后,持续以“智慧、无人、绿色、零碳”为发展目标,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无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煤矿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清洁化,北露天煤矿智能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的落地,正是传统能源企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成果。
未来,北露天煤矿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的号召,在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的指导下,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公司“绿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创双一”的转型战略,锚定“提高存量资产效益和推进增量资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传统能源智能化与采矿技术、装备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推进智能化矿山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杨国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杨国华原创作品,作者: 杨国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3593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