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用线的投运有效地解决了原料煤的输入和肥料产品的输出问题,使化肥企业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迎刃而解。淡季低价进料,旺季盘活肥料,及时回收资金,都成为可能。心连心与新疆玛纳斯县人民政府订立非约束性合作框架协议,当地将为公司提供1000亩的厂房建筑用地,并配置适合化工生产的煤炭资源。心连心还计划收购区内两座现有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届时每个煤矿的年产能将达到90万吨。
这两件大事,仅仅是心连心公司,这个民营化肥企业不断改变生存条件的缩影。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现为国家百万吨化肥生产基地,拥有尿素125万吨、复合肥60万吨、甲醇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具有颇高的认知度。进入21世纪后,和所有民营化肥企业一样,心连心也面临着融资难、产能过剩、原料紧张等问题,更面临着重新选择生路的考验。继续走自己的路,还是让别人决定自身的命运?继续当民企,还是投奔有钱、有原料的国企“大老板”?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必须做出的抉择。
心连心几经揣摩,最终还是选择留在民营队伍里,走自己的路。因为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成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化肥专业生产厂家。
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就努力改变自己,弥补自身的缺陷。在严格管理、树立品牌、生产精益求精的前提下,2007年6月20日,心连心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化肥企业;2009年12月8日,心连心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新加坡、香港两地上市的企业。企业由此拓宽了融资渠道,登上了新台阶。3年多时间里,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化肥企业在中原大地掘起,为中原地区农业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近5年来,产能过剩成为氮肥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儿。据了解,我国尿素产能过剩量近1000万吨,同时行业集中度不高,良莠不齐格局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煤炭资源日趋紧缺,煤价节节攀升,高煤价下尿素成本与市场价格严重倒挂,化肥生产企业亏多盈少。
面对煤炭资源的桎梏,仅余的中小氮肥民企纷纷倒向一边,去投奔国有“煤老板”,以求远离生死线。这时,一些化肥企业开始出现“消耗高、成本不高”的怪现象。有些煤炭集团将自己90%左右的煤直接供给收购企业,内部价始终低于市场煤价300~500元,最高时价差有600元以上。而没有煤炭资源支持的化肥企业几乎全线亏损,盈利成为了难题。原来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连中石化也不得不做出逐步退出化肥生产的决定。
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心连心开始了更为苛刻而残酷的内功修炼。公司始终坚持总成本领先战略,应用国内化肥行业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每个工段都用全国最优化的工艺;率先实现污水零排放,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推荐下,众多企业前来学习取经;管理不断进行创新,在同行业内率先通过三合一体系认证,成为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氮肥协会树立的环保样板企业。由于全方位的内因驱动,不但生产成本比全国化肥平均水平低很多,而且产品十分畅销。
此次远赴新疆寻求合作,建成铁路专用线,更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动力。
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这样对记者说:“归于哪种体制和机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产生活力;姓‘化’姓‘煤’不重要,关键是要摒除落后,转变发展方式,没有革新,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