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敏实集团和电池生产商骆驼集团这样的知名大型供应商,到香港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这样的新来者,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实施扩能,有些还着重对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展开了投资。
以总部设在湖北襄樊的骆驼集团为例,这家在中国数一数二、约有15%市场份额的汽车电池生产商已经制订了为期三年的扩能计划,将把电池产能翻番至1400万个,塑料制品产能翻番至15000吨,出口业务经理韦志华说道。
他在广交会上接受采访时说,公司业务随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扩大,国内销售现约占其营收总额的95%,并且骆驼集团的本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其定价能力。
不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裁陈康仁说,大部分本土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定价能力十分薄弱,而且在激烈竞争的重压下,无力专注于创新。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面向汽车零部件行业开辟了多个工业园和交易与研发平台,因中国的小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太多,他们不具备实现稳健发展所需的规模经济。
他说:“这使得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主动权掌握在OEM手中。一些零部件生产商被市场淘汰...今后这一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整合。”
总部设于美国科罗拉多州Englewood的咨询公司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 Automotive公司的高级经济师Charles Chesbrough说,这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现状,即:虽然销量大幅增长,但利润不大。
Chesbrough在美国《塑料新闻》管理者论坛上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不大。他们需要多一些价格上的支撑,才能有资金加强研发、提高质量、改善安全问题。”
他说,中国现约有60家汽车制造商,但政府希望对汽车业进行整合,合并为6-8家大型的汽车制造商,虽然这一任务颇为艰巨,但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如果仅从汽车销量来看的话,中国的增长势头十分惊人。
他说,中国汽车市场仍在继续向上攀升,而美国汽车市场虽然将完全恢复元气,但最多也只是恢复至2000年左右的水平,预计到2016年的汽车年销量将约为1600万-1800万辆。相比之下,预计中国市场到那时的年销量将约达3000万辆。
这一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吸引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进入汽车市场。
比如,在香港上市的注塑商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在广东中山建成一座新厂, 将供应华南地区日益壮大的汽车制造行业。
亿和正在从出口办公设备用塑料和金属零部件转向为国内市场供应零部件,而建新厂就是这一计划的举措之一。
一些规模较大的本地供应商还在开拓汽车业的高技术市场。宁波敏实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宣布在嘉兴建造一座电动车零部件生产厂,还可能生产低速电动车。该集团称已完成对轻型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的初步研究。敏实集团说,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在未来几年有望从研究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
敏实集团还在去年12月与日本座椅生产商株式会社野岛制作所均资组建了一家工厂,生产座椅框架和其他汽车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