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了化工科研,从工业制革到联合制碱,他的“跨界”探索,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制碱技术的垄断,更是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制碱之路。中国化工博物馆近代厅存放着侯德榜生前所使用过的各类物品,它们见证着侯德榜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筚路蓝缕的求索历程。在这些珍贵的藏品之中,一本《纯碱制造》英文书籍,无声叙述着一段艰难与光荣的历史。20 世纪初,英国卜内门公司掌握着世界先进的“索尔维制碱法”,几乎独占了中国的纯碱市场,在技术与产业的双重制约下,国内化工发展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时局中,侯德榜毅然放弃了自己在工业制革领域已有的显赫成就,回国从零开始探索制碱工艺。在参考材料极度有限的情况下,侯德榜几经挫折,探索出“索尔维制碱法”并于1926年生产出了我们自己的“红三角牌”纯碱。在掌握关键技术的同时,他也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原则。1933年,侯德榜决定向世界公开制碱技术,直言:“我们绝不做第二个索尔维,第二个卜内门”,他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一书,交由美国化学会在纽约出版,打破了卜内门公司长达70年的技术垄断。之后这本书相继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众多国家制碱业的技术参考,对全世界制碱工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卓著。
展厅里的另一本书籍记录了一段化工先驱之间惺惺相惜的佳话,这本书就是二进侯氏书斋,见证侯德榜与范旭东友谊的《化学元素》。1944年,侯德榜将这本《化学元素》赠送给来到纽约的范旭东,在书籍的扉页,范旭东亲笔题字,谈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了拉瓦锡这样杰出的化学家和《化学元素》这样划时代的著作,联想当时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他将侯德榜与拉瓦锡作比较,认为“环境困不住天才”。之后,范旭东醉心实业,无暇兼顾学术上的研究与探索,为鼓励后学,物尽其用,1945年与侯德榜从美国返回沙坪坝永利川厂之后,他借花献佛,将这部书送给了有志于化学化工事业的侯德榜之子侯虞篪,侯氏藏书由此又回到侯氏书斋。这也是几代化工人的梦想传承。
同时化工博物馆还展示着侯德榜1921年归国之际,受范旭东邀请开启中国制碱之路的珍贵合影,1941年创造性完成侯氏制碱法时收到的来自范旭东等友人联名发出的贺信图片等;收藏着侯德榜日常工作时所使用过的工具:一盏质朴的黑色落地灯、一个简单的装订打孔器、一块不起眼的三角板、一个普通的盒式钟表、一套朴素的蓝色工作服……一位蜚声中外、造福世界的科学家,其实私下里是一个淡泊名利的普通人。为国为民、化工报国,他胸怀拳拳赤子之心;公而忘私、科学至上,他坚守灼灼真理之梦。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文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近年来中国化工博物馆在宣传展示科学家精神的工作上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思路,扩展路径,多渠道讲述科学家生平、弘扬科学家精神。除了常设展览之外,化工博物馆还精心策划并制作了科学家口述实录《化工史话》馆藏影像工程专题,在中国化工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推出。专题聚焦侯德榜、沈寅初、王基铭等在化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通过“口述实录”的真实影像,由科学家本人或亲属讲述他们在砥砺初心、科技创新、产业报国方面的记忆故事,展现和印证中国化学工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史,还原化工行业的发展变迁历程。
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化工博物馆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多维度展示窗口,致力于打造成集合传播、展示、科普、趣味于一体的化工知识宣传阵地。助推化工文化传播,不断提升中国化学工业在大众认知中的感召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