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化工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 正文

海峡两岸纺织巨头齐聚,共商绿色纺织化学发展前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2 11:13:17    来源:中华化工网    浏览次数:536    评论:0
导读

全球绿色纺织化学品领域正在积极推动实现碳中和,全球正大力实践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绿色政策引领着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循环经济、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等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重点,推动经济迈向绿色发展。纺织品服装领域对绿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潜力巨大的领域。作为环保产业领军企业,JINTEX福盈科技化学公司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我们深知两岸纺织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开拓新市场。同时,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的合作同样不可忽视。

 在第14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上,来自两岸的48家纺织企业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纺织业未来的发展,福盈科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庄诗苹作为绿色纺织化学行业领军人物也被盛邀出席本次会议。这个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研讨会,自1992年起一直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纺织业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于“两岸纺织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涵盖了“智能型纺织品的创新发展 ”、“绿色产业链的契机与价值创造”、“协同气候创新,共推产业循环发展”、“绿色纺织技术创新与发展”等多个专题报告,为与会者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未命名的设计

第14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两岸纺织企业领导人合照

 

全球绿色纺织化学践行中

 

全球绿色纺织化学品领域正在积极推动实现碳中和,全球正大力实践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绿色政策引领着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循环经济、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等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重点,推动经济迈向绿色发展。纺织品服装领域对绿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潜力巨大的领域。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全球绿色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纺织企业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队,正在积极实践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国际知名企业如耐克、彪马、微软、阿迪达斯、迪卡隆等,都在从供应链减排、绿色设计、可持续材料等三个方面着手,积极落实碳中和目标。

WX20231002-112924@2x

两岸积极推进“碳中和”与“绿色纺织化学发展”

 

两岸正积极推进“碳中和”与“绿色纺织化学发展”。台湾于2022年3月发布“台湾2050年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涵盖六大产业制造部门,计划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纺织业者积极采取制程改善、能源转换和循环经济等三大举措,提升净零转型竞争力。纺织产业正朝着高质化及永续化方向发展,两岸纺织业可以携手共推循环发展,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陆纺织业规模全球占比超过50%,化纤产量全球占比超过70%,贸易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大陆纺织工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业多达五个,其中纺织工业更是领先于全球。大陆纺织工业具有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对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减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未来,两岸纺织业可以通过原料优化、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手段,实现低碳减排和绿色发展。

WX20231002-113054@2x

 

绿色纺织先行者-JINTEX福盈科技化学

绿色纺织的先行者JINTEX福盈科技化学公司,以领先的绿色化学理念推动环保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责任。福盈化学以突破常规的永续理念,积极响应全球减碳号召,大力推动生产制造生质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利用“碳捕捉”科技。这项科技将空气中的CO2转化为化学品,显著降低产品碳排放量,为实现绿色环保做出实质性贡献。“碳捕捉”技术源自植物捕捉(Bio—based)与大气中捕捉(CO2—based)两种方式。

这种前瞻性的绿色生产模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正逐渐成为全球绿色纺织品领域的新趋势。这表明,未来的纺织品行业将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看到绿色纺织品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整个纺织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变革,同时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环保、健康的纺织品选择。

 

JINTEX福盈科技化学公司“碳捕捉”技术

 

海峡两岸绿色纺织化学合作新契机

作为环保产业领军企业,JINTEX福盈科技化学公司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我们深知两岸纺织业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开拓新市场。同时,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的合作同样不可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两岸纺织业的繁荣发展!

海峡两岸纺织研讨会 福盈化学 福盈科技
 
(文/小编)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暂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em234.com/news/show.php?itemid=391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chem234.com。
0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华化工网(CHEM234.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393号-3